林志颖驾车碰撞起火的背后:谁来关心电池自燃?

[休闲] 时间:2025-07-06 02:02:37 来源:云烟过眼网 作者:探索 点击:59次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林志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神乐

来源/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楼别歪,为啥电池一撞就起火?颖驾”

7月22日,艺人林志颖驾驶着一辆特斯拉撞上分隔岛起火燃烧的车碰新闻,引发广泛热议。撞起自燃根据目前公开的背后监控录像显示,林志颖所驾驶的关心特斯拉Model X,当时刚刚掉头,电池车速似乎并不快,林志时速约为60公里左右,颖驾但车辆碰撞后过了35秒开始冒烟起火,车碰随后火势迅猛蔓延。撞起自燃

最近一、背后两年,关心新能源汽车因碰撞、电池充电不当导致起火自燃的林志现象并不罕见,然而,此次车祸事故,因为林志颖艺人的身份而在网上得到广泛关注。只是,仔细观察部分媒体、网友关注事件的“楼”却有些歪了。

“林志颖疑似未系安全带。”

“特斯拉车主分析林志颖撞车可能误触了AP(辅助驾驶)功能。”

“有网友质疑林志颖违规驾驶。”

......

事故发生之后,关于“赛车手也驾驭不了特斯拉”的讨论渐起。而特斯拉官方的回应,也只是强调驾驶位并无易燃材质。大部分舆论关注的焦点,仍在林志颖的身份,以及其是否存在违规驾驶的情况。

看到这里,懂懂笔记不禁要问,林志颖是艺人还是赛车手,其驾车时是否未按规定佩戴好安全带,又是否误触 AP 功能,甚至车技的高低,跟新能源汽车遭遇碰撞事故后极易起火自燃有关系吗?

排除当事人的身份,这场车祸背后凸显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司机座位底下的那块“大电池”的巨大安全隐患,是更值得所有人去思考的核心。我们也由此提出了这三个疑问……

一问结构安全:为何“一撞即燃”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车辆起火、自燃的事故也呈上升之势。

国家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共计640起,相比2021年同期上升了32%;平均每天发生七起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事故,凸显动力电池的“脆弱”的现实。

有人不禁会问,如果此次特斯拉撞车事件的当事人不是林志颖的话,是否还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热议?最终车企的处置结果,是否还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早在林志颖发生车祸发生前一天,杭州城西西天目山西路与运溪路交叉口的杭徽高速高架桥下,也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黑色的特斯拉轿车与一辆白色的丰田SUV相撞,特斯拉底盘瞬间窜出火焰,目前起火原因仍未有清晰结果。

尽管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统计数据,2021年电动车火灾原因,交通事故占比仅为15%,但曾是一家自主新能源车企BMS(电池管理系统)研发工程师的邹明(化名)透露,新能源汽车碰撞后起火的现象并不罕见。

“只要碰撞程度稍猛、翻车,伤及底盘电池包,都会有较大的起火风险。”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底盘往往“挂着”硕大的电池包,一旦其受到挤压、破损,电芯被挤压破裂形成短路,都能引起火灾。

而较为猛烈的车祸撞击,往往会导致车辆结构产生形变,即便有车头溃缩、吸能部件减轻底盘形变量,但再轻微的形变,对设计相对紧凑的电池包而言,往往也是“灭顶之灾”。

因此,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进一步强化车身结构、底盘以及电池包的刚度,是降低车祸起火最有效的手段。

但邹明同时也强调,基于新能源汽车自身重量、续航里程、成本等问题的考量,对于底盘、电池包的强化,也不是永无止境的。

“强化底盘、电池包,需要更多高强度的钢材料,自重势必会增加,因而影响整车续航里程。如果用高强度、低轻量化的铝合金材料,成本又难免会飚升。毕竟,铝合金用得多的几乎是价格很贵的车。”

邹明告诉懂懂笔记,最近几年,部分车企基于制造成本、续航里程的考虑,非但没有考虑提高底盘、动力电池包的结构强度、碰撞刚性,反而为了增加里程、降低车身重量以及成本,开始简化底盘、电池包结构,推出了所谓底盘、车身一体化技术。

“尽管主机厂宣称,电池一体化技术能减重、延长续航,但降低制造成本的结果也很明显——少了电池包的上下盖板,降低材料使用和工艺流程。”至于电池、电芯的保护,则完全依靠车身底盘结构,失去了“独特”的保护。

据某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相较传统动力电池布置方案,使用“电池一体化技术”之后,整车零部件减少 20%,且结构件的成本降低了15%。

至于那些整车优秀的碰撞数据,或许只是“企业评测”下的必然结果罢了。

二问电池安全:强求续航何时休?

既然能源车的底盘结构、电池包强度需要面对“续航里程、制造成本”做出妥协,那么物理强度不够,安全性能否以电池的化学性质来凑?

经过好几年的宣传,相信不少用户都知道,磷酸铁锂电池比三元锂更安全的道理。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