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新能源车同比大增!“蔚小理”却集体大跌!车市因疫情遭遇倒春寒
中国车市因疫情遭遇“倒春寒”。蔚小理
全国乘联会4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月新因疫遇倒3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57.9万辆,车同车市春寒同比下降10.5%,集体环比增长25.6%。大跌1-3月累计零售491.5万辆,情遭同比下降4.5%,蔚小理同比减少23万辆,月新因疫遇倒总体走势低于预期。车同车市春寒
新能源车方面,集体3月中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45.5万辆,大跌同比增长122.4%,情遭环比增长43.6%。蔚小理1-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19.0万辆,月新因疫遇倒同比增长145.4%。车同车市春寒3月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3家(较去年同期增2家)。
截至4月11日午间收盘,多家上市车企股价下跌,下跌4.79%,下跌5.46%,下跌5.96%,下跌5.82,下跌2.30%。
上海等地疫情已造成行业两成产量损失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虽然3月车市销售总体维持平稳状态,但未达到汽车行业企业结构性的预期。尤其3月已经出现的生产和生活静止的状态,给部分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损失是相对比较大的,特别是豪华车的生产遭遇严重的损失,产量严重低于预期。新能源车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也受到疫情影响。
根据乘联会统计分析,目前疫情对汽车行业的产量的影响,大约已经造成行业产量20%左右的直接损失,根据乘联会的测算,上海地区的汽车相关整个产量占到全国的20%,而且上海地区的生产,此前是属于比较紧凑的满产状态,所以上海地区的损失目前是确定的损失,而长春地区的损失,目前来看也是比较明确的。
“上海和长春是上汽集团和中国一汽中国两家最大汽车集团的总部所在地,核心零部件企业等都会在上述两个地区进行相应的分布,所以上海等地区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因疫情减产、停产也将导致行业辐射性的影响。”崔东树对上证报记者分析说,安徽、江浙等多地的车企都需要上海核心零部件企业的供给,如果疫情影响继续延续的话,可能会对全国更多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
“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蔚来董事长李斌日前表示。
蔚来方面4月9日介绍,自2022年3月份以来,因为疫情原因,公司位于吉林、上海、江苏等多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陆续停产,目前尚未恢复。受此影响,蔚来整车生产已经暂停。
对于蔚来等多家车企暂停生产,崔东树指出,目前有些车企采取闭环生产,上门试驾等方式也是短期应对之道,但是不可能长期持续,“一个企业零部件能有多少储备?消费者对防疫期间上门试驾的担心也远超预期。”
蔚来汽车电动车工厂,目前已暂停生产
电动车价格上涨相对理性
新能源车依然是汽车市场的最大增长点,渗透率持续提升。
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8.2%,较2021年3月10.6%的渗透率提升17.6个百分点。3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6%;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3%。
不过,连日来,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车企纷纷涨价,引发消费者关注。
对此,乘联会表示,2022年1月国家新能源车补贴标准按计划退坡,大部分企业力争通过自身的内部平衡操作和前期的一些成本降低来化解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希望通过让利使新能源车销售良好的势头得以延续,因此春节前企业涨价的行为较少。但部分企业退坡对毛利影响较大,因此采取了调高车价来弥补补贴降低的影响。
在1月调价后,2022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27.3万辆,同比增长180.9%。涨价企业订单恢复较快,总体新能源市场并未因为车型涨价而出现低迷。
目前的两轮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影响暂时不明显。首先是新能源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目前各车企手里有较多的未涨价前的订单,导致3-4月基本是消化前期订单,因此销量影响不大。
“预计今年传统燃油车的走势低于预期,但是对新能源还是保持乐观的预期,维持全年550万辆新能源车的销量预期。”崔东树表示,乘联会依旧维持对于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看好,但是也建议有关部门和地区对新能源车消费群体给予一定支持,改善普通消费群体的购买力。
(责任编辑:焦点)
- 增加救治资源是否意味将放开?优化防控20条措施问答
- 元气森林给海外消费者提供的气泡水,保质期可达540天
- 火爆!同业存单基金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监管出手规范:这几类宣传推介用语须谨慎
- 金发科技1亿股股票激励被指目标过低 袁志敏取保候审曾因内幕交易被罚59万
- 尾盘:美股跌幅扩大 主要股指可能录得三连跌
- 快讯:汽车整车板块开盘走低 安凯客车一度跌超7%
- 古巴:美国滥用美洲峰会东道主特权“不可接受”
- Meta任命首位首席信息安全官,负责监督平台滥用行为等
- 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谢丹:优先以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化解金融风险 实现处置成本最小化
- 快讯:磷化工、磷肥概念股走强 宏达股份直线拉升封板
- 深圳国资委:针对近期网传视频涉及“国企书记”一事情况通报
- 逾六成光伏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向好
- 小米经调整净利润为21亿元 智能电动车业务费用8.29亿
- 可以自定义锁屏,新版iOS 16感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