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虚假、欺骗性外汇交易 外汇局公布十起逃汇案
◎记者 范子萌
逃汇行为扰乱外汇市场健康良性秩序。严打易外对此,虚假性外监管以“零容忍”态度,欺骗起逃持续加大惩戒力度。汇交汇局汇案
10月11日,公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开通报10起企业及个人逃汇案例,严打易外对于外汇违规行为再亮“红牌”。虚假性外
记者梳理发现,欺骗起逃本次通报的汇交汇局汇案10起案例均为违规办理跨境资金流出业务案例。其中,公布8起企业违规案例涉及虚构贸易背景、严打易外付汇无实际进口等典型违规行为,虚假性外个案最高罚款金额960.2万元人民币;2起个人违规案例分别为分拆逃汇和违规刷卡逃汇,欺骗起逃个人最高罚款172.78万元人民币。汇交汇局汇案
比如,公布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徐州鸿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虚构贸易背景,对外付汇2734.9万美元。该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十二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款960.2万元人民币。
又如,2020年3月至4月,邵阳市信成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32名境内个人的个人年度购汇额度,违规以分拆购付汇形式向境外转移资金158.25万美元。该行为违反《外汇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构成逃汇行为。根据《外汇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处罚款53.64万元人民币。
加强外汇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虚假、欺骗性外汇交易,是维护外汇市场健康良性秩序的重要内涵。
近年来,外汇局持续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常态化开展违规案例通报工作。“在9月末已公开通报一批银行未尽职展业审核案例的基础上,此次再次通报10起企业和个人虚假、欺骗性外汇交易案例,旨在引导企业和个人通过依法合规渠道办理外汇业务,提升市场主体的合规用汇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市场环境。”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称,为推动外汇管理领域持续深化改革,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外汇局在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的同时,始终保持对虚假、欺骗性交易的高压打击态势,持续加大对虚假贸易收付和投融资检查力度,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着眼于下一步,该负责人表示,外汇局将严厉打击虚假、欺骗性外汇交易,加强非现场监测分析,紧盯重点渠道和重要主体,有针对性加强检查力度,从严从快开展查处。
同时,将加强对企业、个人外汇违规案件的延伸检查,严肃惩处为虚假、欺骗性外汇交易提供跨境结算服务的银行和支付机构等主体,督促金融机构进一步履行展业职责,严把审核关。
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外汇局还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向企业和个人传递外汇便利化政策,帮助企业、个人纾解用汇困难,保障外汇市场有序稳健运行。
(责任编辑:综合)
- 上半年,这类保险销售流失近50万人
- 恒大物业下沉卖车 业主买单意愿不明
- 年亏了20亿,名创优品卖不动了
- 广西北海:暂停全市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
- 痛心!河南安阳厂房火灾已造成38人死亡,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
- 国会山暴乱调查委员会:特朗普而非其顾问直接参与煽动
- 千亿虚拟电厂爆发前夜!大批上市公司追风口 但用户侧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 上市又搁浅?喜马拉雅的“价值”还剩几何
- 媒体:电子烟被“弃”是控烟的另一场胜利
- 长城汽车预期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3亿元到59亿元 同比增长50.20%到67.2%
- 一文读懂上半年全国财政收支:支大于收约5万亿元
- 俄驻美大使馆辟谣:“俄方没收乌克兰护照”是假消息
- 蔚来-SW于8月交付10677辆汽车 同比增长81.6%
- 上半年业绩预减超五成 康普顿:原材料高位终端需求低迷